
活動重點及目的:
《一起做不一樣的事—性別主流化發生於教師與教師社群》邀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楊幸真教授前來本校進行演講。楊幸真教授現任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委員,並積極參與多個性別平等相關委員會,在性別教育培力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其研究與教學領域涵蓋性別主流化、性別教育課程與教學、性別研究方法等,長期致力於推動性別平等議題。這場演講以「性別主流化」為核心,目的是提升教職員工的性別意識,促進性別平等。活動強調性別主流化的重要性及其與性別平等教育的不同——從單一事後處理的教學走向全面、事前規劃的制度融入。藉由講解性別主流化的概念、國際(SDGs、CEDAW)及本地推動歷程,演講者希望鼓勵聽眾將性別視角融入日常決策與校園制度中,推動實質性別平等。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活動原本設定為教師社群參加,後來擴大邀請至全校教職員工,展現推廣性別主流化的開放態度與普遍性。演講內容結合了理論講解、影片引導、情境判斷互動及實務分享,提升聽眾參與度與反思深度。
特色包括:
•使用影片引發思考,讓聽眾體察日常性別刻板印象。
•安排四個情境判斷題,檢視及強化性別敏感度。
•分享親身經驗(如同性伴侶員工福利爭取案例),展現制度變革的可能性。
•教學活動介紹與田野實作,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鼓勵在教育現場實踐性別主流化。
內容重點:
•性別平等教育 vs 性別主流化:前者偏向事後修補,後者強調事前制度規劃。
•國際框架:1995年北京行動綱領確立性別主流化策略,台灣自2005年開始推動;SDGs及CEDAW為性別主流化的重要依據。
•性別刻板印象與歧視:影片與情境題引導理解日常生活中隱性的性別歧視。
•交叉性歧視:關注性別以外,如種族、階級、身心障礙等交織的弱勢情況。
•校園實踐分享:如爭取同性伴侶福利,顯示制度性改變的重要性。
•課程融入性別觀點:從個體、人際到社會層次引導學生;實作活動(如家庭健康資源模擬、校園田野調查)促進性別敏感度與同理心。

活動之量質化指標:
【量化指標】
(一)教師:參加人數40人。回收問卷 39 份,滿意度:96%
(二)職員:參加人數85人。回收問卷85份,滿意度:95%
具體檢討與建議:
•楊教授的演講課程非常具有啟發性,超讚的。
•講者認真,內容精彩。
•非常滿意的課程,
•非常有幫助,希望有更多的類似的課程!
•很豐富的課程😆 可以在誠愛樓上課感受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