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合作,藉由專業導覽員的藝術展品介紹,達到舒緩情緒、與社會連結的作用;同時學生志工的陪伴,也使患者家屬能暫時喘息,帶給患者及家屬不一樣的體驗。
近年來對於疾病的照護,逐漸朝向多元、社區共融的目標邁進。為了讓失智症患者更能融入社會,能夠與一般人一樣享受藝術的薰陶,本校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合作,藉由專業導覽員的藝術展品介紹,達到舒緩情緒、與社會連結的作用;同時學生志工的陪伴,也使患者家屬能暫時喘息,帶給患者及家屬不一樣的體驗。
期待在每兩個月於國美館進行的失智家庭守護日,能為失智症患者提供外界刺激,讓照護者能夠短暫喘息,並在結束後的會議中調整活動方式,讓這個活動能夠越來越好。
(一)失智症家庭藝術作品導覽:
本次選的作品為黃土水的《水牛群像》。導覽老師先以一首台語兒歌《阿爸牽水牛》作為導入,帶領個案回到童年時期,接著以詢問的方式引領個案深入欣賞畫作,例如詢問個案看到了幾隻牛、幾個孩童等。當一位個案在回答的時候,學生志工也傾聽另一位個案及其照顧者的發言,使得大家的感受都有被照顧到。
在導覽結束後大家一同到討論室進行心得交流,個案及照護者分別闡述了自己在觀賞完作品的感受。個案們皆回饋非常喜歡本次的作品,有種回到小時候的感覺,其中一位個案在導覽後,甚至能夠回憶起自己在過往搭火車、偷吃甘蔗的記憶。照護者也回饋,個案在今日的發言比平常在家多了快十倍,顯示一個小時的導覽對於刺激個案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導覽老師與志工深度檢討會議:學生志工們回饋,導覽老師所安排的導覽流程及道具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讓個案們度過了美好的下午;導覽老師也回應,在準備過程中聽到個案都是重症,完全不知道如何準備。於是就決定選擇夠大、並且能與他們的過往記憶做連結的作品,讓個案能夠回歸過去的美好記憶。
在本次的失智症家庭守護日中,透過豐富的道具及生動的導覽,帶領失智症個案回到了純真的童年時光,同時也藉由學生志工的陪伴,讓個案接受多元的刺激,達到活化大腦的作用,也讓照護者有短暫的休息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