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社會責任|2-1-9_1131017_社區心理衡鑑服務-精神科內的園藝治療學習(SDG3、SDG4)

韌性校園,永續城鄉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暨臨床心理學碩士班推展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關注社區身心健康,而本次活動藉邀請臨床實務工作者講解園藝治療的理論架構、分享臨床實務經驗並實際帶領操作,幫助心理系大學部與臨床心理學所學生認識園藝治療的觀點構念與類型,體驗其如何應用於團體帶領,並融合自我照顧的理念,於實作中增進心理專業能力。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次活動為「社區心理衡鑑服務-精神科內的園藝治療學習」,邀請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張明偉臨床心理師作為講師,講述園藝治療的緣起、治療理論與臨床實務經驗,幫助學生理解如何結合正念治療與放鬆技巧訓練等技巧,提供精神科病房個案或社區個案更多元、實用的自我照顧方式;亦透過實作,體驗園藝治療增進社交互動與幸福感的療效。課程內容細緻又豐富,也讓學生提昇社區服務相關知能與實務技巧,以利未來的應用。

活動呈現方式分為兩個部分:一為講師說明當進行以精神科病房個案為對象的治療時應注意的要點,討論帶領團體時可參考的介入方向、建立團體動力與治療關係的撇步,引導同學們思考園藝治療如何結合情緒適應、人際互動、家庭關係、自我照顧等主題,以協助個案從不同的觀點自我探索。二為講師帶領全體同學進行實作,以乾燥花材為媒介,發揮創意與巧思製作作品,取植物諧音與寓意,以提醒自己「放輕鬆(松),體驗生活中的幸福」。同學回饋藉由課程,除更了解園藝治療的療效,開創帶領團體的視野,亦提醒提前準備符合團體成員認知功能與特質之媒材之重要性,期望能學以致用,增進社區心理服務對象之福祉。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參加人數 80 人,參與滿意度 95 %

ImageImage
講師分享園藝治療於緩解焦慮症狀之應用同學互助合作,製作獨一無二的作品
ImageImage
學生將花材寓意為個人特質,展示人生階段不同滿滿收穫與幸福感,進行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