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精進|1-3-5_1131113_虛擬解剖桌於頭部與腦神經解剖教學之創新應用教案說明會(SDG3、4)

對應SDG3健康與福祉、SDG4優質教育,期望提升「資訊科技」、「自主學習」及「問題解決」關鍵能力。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邀請解剖科廖智凱老師編撰頭部與腦神經解剖教學之創新應用教案,並於教案說明會當天說明參賽規則及相關教案案例,以人體頭部與腦神經的臨床案例作為教案題目,讓參賽學生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介紹數位解剖桌整合局部解剖學知識,以3D視角觀察人體構造,讓學生申請時間借用的方式,獨立操作數位解剖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透過虛擬解剖桌操作,優化傳統解剖學教材的內容,提升數位資訊教學品質。

方案主持人說明
方案主持人說明
教案老師授課
教案設計老師授課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 利用數位虛擬解剖桌內存的3D真實人體的影像,以及臨床醫學影像(如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等),建構教學資料。
  • 提供學生實際操作虛擬解剖桌的機會,培養他們對人體構造的觀念認知與自行探索能力。
  • 使用虛擬解剖桌拍攝短片,介紹人體骨盆及會陰區域的解剖構造。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參加人數 63 人,參與滿意度 96 %

學生上課情形
學生上課情形
活動大合照
活動大合照

四、具體檢討與建議:
  本次虛擬解剖桌於頭部與腦神經解剖教學之創新應用教案說明會,針對同學已修習到的頭部與腦神經部位作為主題,採用四個臨床案例讓學生發揮,其中一個案例是講述聽力問題,當天由廖老師進行實機操作發現虛擬解剖桌耳朵結構小較難以觀察,本計畫希望藉由臨床案例為題讓參賽同學以數位解剖桌展示並拍攝出影片,所以針對此題目進行額外說明並鼓勵醫學系同學以此作為參賽題目,其餘同學抽籤決定參賽題目,透過如此的形式增加學生對於解剖學頭部與腦神經的熟悉度,更有助於日後成為醫生時能透過這些數位資訊的影像平台,將病症解釋給患者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