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連結|3-5-2_1130515_長者禪繞畫活動帶領經驗分享(SDGs 3、11、16)

「一支畫筆一個世界」,運用多元的藝術輔療活動,讓長者願意透過禪繞畫細細的審視自己,進而畫出生命中走過的彎彎繞繞,畫出心中一路走來的披荊斬棘。

一、緣起

「一支畫筆一個世界」,運用多元的藝術輔療活動,讓長者願意透過禪繞畫細細的審視自己,進而畫出生命中走過的彎彎繞繞,畫出心中一路走來的披荊斬棘。禪繞畫不是簡單的在圖紙上轉過來繞過去,在這個自我對話的過程中,療癒自己,也溫暖身邊的人。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次講座共分為五個部分進行:(一)長輩課程活動前的先備知識、(二)失智長輩照護大方向、(三)針對照護方向的藝術活動設計建議、(四)課程進行時要做對的事、(五)禪繞畫活動實務分享。舉辦禪繞畫活動並非真的要讓長輩學習到什麼,而是希望能在帶領長者進行活動時,能夠幫助長輩活化頭腦、維持目前機能,同時陪伴長輩,使長輩們擁有心靈上的安心感,增進社會互動。

   在課前,張漁老師發下了紙張,讓聽眾們寫下自己的基本資料、對課程的期待及想詢問的問題,並在活動中進行回覆。由於張漁老師本身為音樂老師出身,有位學生詢問了張漁老師在活動中是否會搭配音樂使用,而張漁老師也回覆了自己的每一場活動都會搭配音樂,除了活絡氣氛,也讓長輩沉浸在藝術的薰陶中。

(一)長輩課程活動前的先備知識:各個地區、社區的長輩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樣態及生活模式,在前往進行活動時,必須先了解當地長者的大致狀況。
  1.教室的地理位置:可以先了解長輩的生活習性,例如使用的語言、當地才有的食物,藉此與長者產生共鳴,讓長者們願意信賴講師。

  2.人數及男女比:掌握人數能讓講者更加了解該準備的材料數量、帶領活動的進行方式;實務上女性長者會較男性長者有意願參與此類活動,但在活動進行時,也須注意到少數性別長者的感受。

  3.平均年齡及大致學歷:了解長者的年齡並針對其年齡去研究該年代所流行的事物,能夠幫助長者們產生共鳴,活絡現場氣氛;同時,也要了解該地區的長者們大致的學歷狀況:是否識字、是否國小畢業等,講者須針對長者狀態設計課程,才不致讓長者們聽不懂活動內容。

  4.長者身心狀態:在活動正式開始前一小時,需與該機構的負責人再次確認今日到場人數、以及各長者是否有突發狀況發生。講者必須隨時保持課程彈性,依照現場情形進行最佳的調整。

    而為了讓聽眾們更加了解如何讓人產生共鳴,張漁老師也撥放了各個年代的經典歌曲,並賴領大家做健康操,活潑有趣的氛圍也讓人更加沉浸在講座中。

(二)失智長輩照護大方向:張漁老師指出了三個實務上常用的失智長者認知促進活動,供聽眾們思考如何運用在活動帶領上:懷舊回憶療法指提供照片、實物等讓長者述說自身的故事;認知活動讓長者能夠專注思考、活絡大腦;現實感知以日常對答起始,可以詢問長者現在的天氣、日期,讓長者更能感知自己現在所處的世界。

(三)照護導向的藝術活動設計:張漁老師以自身過往的經驗,整理出了在設計藝術活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課程的儀式感:以張漁老師為例,老師會設定拍手才是下課、大合照才是活動正式結束。可以設定自己專屬的課堂小規定,並依照此原則運行課程,建立秩序。

  2.以動態—靜態—動態的模式進行:如果全程都是動態活動或靜態活動,長者容易感到疲累或無聊。依照此模式進行,能讓長輩們有休息的空間,不論自身擅長動態或靜態的活動,都能享受其中。

  3.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善用工具:失智長者的記憶能力退化,無法一下記住太多指令,因次一次只下達一個指令,確保長者都做到了再進行下一步;同時由於他們的肌肉也可能退化,無法好好達成指令,在活動中也可以使用多樣工具輔助,讓長者順利完成活動。

  4.保有充足彈性:每一位長者的狀況不同,在活動時的進度也會不同。因此在活動進行得當下都須依照長者的狀態進行調整,並帶領著先完成的長者進行等待,等速度較慢的長者跟上,再繼續動作。

(四)課程進行時要做對的事:在實務上,長者容易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願照著指示做。這個時候講師必須要善用說話的技巧,運用不同的話語指引長輩,讓長輩能夠信服而願意遵從指示。
(五)禪繞畫活動實務分享:禪繞畫以點、線條為作畫基礎,但長者在畫直線或曲線時容易因自身能力的退化而無法順利完成。在這樣的狀況下,可以利用將紙對折的方式摺出直線,輔助長輩作畫。

    在課程的最後,張漁老師也鼓勵在場所有聽眾,在與長者互動時,務必讓長輩們能感受參加這個活動是被重視的,且能擁有安心感。本次講座張漁老師使用大量實務舉例,生動活潑的講解也讓聽眾對於如何辦一場成功與長者互動的活動更有方向。

Img 6896
Img 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