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連結|3-5-2_1130319_失智症家庭的靈性照顧(SDGs 3、11、16、17)

對於失智個案來說,從確診到接受自己的病況,過程需要花上許多精力與努力,中間也會遇到挫折或是失落,此時靈性的介入可以幫助病人理解現況,並為自己後續或是死亡做準備,也能保有希望趕與自我價值感。

一、緣起

當家人進入失智歷程後,智者隨之而來的認知行為改變,都將對家庭產生巨大的壓力。透過靈性的照顧,不僅可關注身體層面的需求,也提供心靈的支持和安慰,建立家庭成員之間的連結,共同面對困境。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安寧療護為奠基靈性照顧之基礎,桑德斯醫師(Cicely Saunders,1967)提出對重症病人和家屬的照護若有更全面的照顧,而不只有症狀控制,將會更好。世界衛生組織(WHO,2002)安寧療護的定義為提供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及其家屬身體、社會、心理及靈性照顧,使病人和家屬有最好的生命品質。

     為增進末期病人靈性舒適,有各干預方式的概念模式及有效機制達成。其中,若在末期可以回顧生命故事、對過去錯誤補救、負面經驗與情緒的整理可以有效達到靈性照顧。此外,除了過去的四道人生,靈性照顧上更增加了第五道人生,分別為道愛、道謝、道歉、道別、道路。第五道人生為「道路」,「道路」為讓病人心中對於死亡的焦慮有所減緩。五道人生使用的對象以病人為主,以及病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也會顧及到病人的生命歷程;進行五道人生的時機為越早越好,有機會就做,更能夠完成病人的靈性照顧,家屬、重要他人也能有心理支持。

     靈性對於重症病人、生命最後階段……等時期尤其重要,靈性對健康也有所幫助,可以降低憂鬱症、提高靈性幸福感,在病人最後階段能夠給予心理安定。對於失智個案來說,從確診到接受自己的病況,過程需要花上許多精力與努力,中間也會遇到挫折或是失落,此時靈性的介入可以幫助病人理解現況,並為自己後續或是死亡做準備,也能保有希望趕與自我價值感。

Img 6125
Img 6124
Img 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