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精進 | 1-5-1_1130717_真愛找麻煩,是嗎?由煩中解套發現真愛的步驟學習課(SDG4)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相愛容易,相處難,和所愛的家人相處常常以為對方因為愛我,應該都知道我心裡所想所需要的,但常常不是這樣,該如何更多彼此了解,適當的溝通,面對問題拒絕負面思考,而是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真實的生活充滿了各種挑戰和困難,這些困難不僅無法避免,更是我們成長和連結的機會。今天邀請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副教授,學生諮商中心主任/幸福家庭推廣暨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REBT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創始人(Albert Ellis)博士直接授業弟子武自珍老師來為我們分享。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次活動邀請講師進行經驗分享,全校有教職員116人報名參加,相關內容分享如下:

1.每個人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從小被教育和期待的都不一樣,也慢慢形成每個人各自的想法和習慣,所以不是對方笨、不配合、不聽話、動作慢,而是想法觀念習慣不同而已。

2.是我失控了!我沒有愛的能力了嗎?不要懷疑,你的反應就是你太在乎了!越投入期待越高,挫折了就煩,覺得對方都在找麻煩?

3.當環境及世界上的人我們都無法操縱時,還可以動什麼,奪回生活快樂主控權?

4.想一想:他真的沒責任感?還是做錯事人想逃避!他真的故意氣死我?還是他能力、閱歷不夠?我說了多少次,還弄錯,根本不用心!所以,人能把事情做好,只需要別人提醒?

5.你很難改變系統,但是你可以減少對完美的要求,是不完美,但是有完美的事嗎?你不能重新再做一次,但是你可以改變這件事的意義。

6.你不能改變人,但是可以改變,你對他的期待及看法!雖然我多麽希望他表現更符合我的希望,但是他沒有我的條件,也許沒辦法做的理想。

7.其實,父母不過是平凡人,他也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不安全感,他就是一個情緒不好的人,只是表現情緒的一面,並不一定不愛我們…。孩子是知道你的苦心,但是不一定有能力做到我的期望,孩子和我一樣有人的弱點,不一定喜歡辛苦的工作,孩子對人有偏見就如同父母一樣。

講師分享了很多家庭的小故事和案例,生動活潑深入淺出,讓大家在歡笑的氣氛中,體驗到很多家庭親人相處間的不容易,以及如何正面的思考、理解和體諒,適當地說出口及溝通,並用對方想要的方式來愛他,相信很多問題都會得著改善和解決,今天的演講精彩內容非常實用,帶給大家滿滿的收穫。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量化指標:教師47人,滿意度問卷回收38份,98%。

                  職員69人,滿意度問卷回收60份,96%。

四、具體檢討與建議:

  1. 武老師的分享總是如此激勵人心!
  2. 好棒的演講,我知道對事有情緒,表示我還在意是正常的。
  3. 未來學校可持續開設幸福家庭系列講座給教職員。
  4. 老師上課的內容很平常很好理解,整個活動有趣易懂非常喜歡此次演講!
  5. 非常實用又有趣的演講,收穫好多,謝謝課程安排,希望有機會可以再聽到武老師演講。
1130717 1

武自珍講師

1130717 2

上課情形

1130717 3

Q&A

1130717 4

致贈感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