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SDGs為SDG3健康與福祉、SDG4 優質教育,期望提升有關「人文關懷」、「社會參與」及「問題解決」的關鍵能力。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粉彩是已被廣為運用的輔助療法之一。藉由色彩之運用,期能啟動學員的感知與感受,強化未來實務上的助人能力。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讓各位準臨床心理師們,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學生們可以親身體驗並掌握如何利用藝術作為治療工具,進而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臨床心理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工作坊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素材應用的技能,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與情緒釋放的平台。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量性回饋:參加人數20人,參與滿意度93.1%,整體滿意度李克特5點量表4.9分。在三觀三品中,多數同學表示可提升「品味」。
質性回饋:以下列舉同學回饋,作為工作坊質化指標。
- 這類講座可以學到很多,希望未來可以多辦。
- 這場講座提升我的自我覺察能力,也讓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提升我對生活品質掌握的能力,提供一個很舒壓放鬆的管道。
- 每個人對生命的了解角度真的好不同,在臨心所真的很少從一種比較靈性的層面看待生命,這次的工作坊可以讓我看見這個觀點的想法。
- 了解粉彩如何以更親民更好操作的方式應用在實務工作中,讓沒有美術訓練的、有需要的人可以用來自我療癒或情緒抒發,而不會過於複雜或流於好不好看的成果評價。
- 粉彩是一個可以讓個案自由發揮的素材,但實際操作以及老師的分享之後,才知道之中有很多眉角需要注意!(例如美工刀的使用等)也希望因為自己曾經的體驗,能夠在未來有機會使用的時候,能較為得心應手



四、具體檢討與建議:
整合理論與實務,讓各種媒材技巧更貼近臨床心理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