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教公共性|4-1-1_1130429_憂鬱症-憂鬱怎麼『伴』演講活動

講者演講情形
講者演講情形

活動重點及目的: 疫情後幸福感下降,根據112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疫情前約16.3%大學生疑似憂鬱,現今約25.5%大學生疑似憂鬱,比例增加9.2%,可見疫情後學生的憂鬱傾向受到整體大環境的影響,需要更關注心理健康狀態。為避免憂鬱找上身,希望透過講座讓參與師生認識憂鬱症,學習如何自我照顧或幫助他人。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邀請李庭萱諮商心理師帶大家認識憂鬱症,了解憂鬱症當下該如何自處,如何讓失序的生活回到正軌,了解如何幫助身邊可能罹患或正罹患憂鬱症的朋友。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參加人數63人,參與滿意度98.5%。

講者與台下互動 1
講者與台下互動-1

學生質性回饋:
更加清楚憂鬱症患者之陪伴
了解許多憂鬱症患者的內心想法,以及作為家人應如何陪伴。
憂鬱症的自我覺察
對憂鬱症的了解更深刻了!
更了解憂鬱症了
了解到要如何去陪伴憂鬱症的病患
更了解憂鬱症這個病狀,也知道如何陪伴身旁有憂鬱症的朋友。
對憂鬱症及自殺的處理方式更認識
每個人都有力量成為防止自殺守門員
很多 謝謝老師讓我們更了解憂鬱症患者的想法
更了解憂鬱症狀和憂鬱症的人
我更加明白要怎麼陪伴憂鬱症患者
更了解憂鬱症以及照顧者該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
陪伴就是最好的幫助
以接納、平靜、不評判的關係 和他們討論 鼓勵他們談
如何陪伴憂鬱症的人
了解應如何正確陪伴身邊有憂鬱症的人,以及對於自殺防治有更深刻的理解
知道憂鬱情緒與憂鬱症存在很大的不同
更了解憂鬱症患者的想法
評價自己的憂鬱得分
各種關於憂鬱症的知識
了解到如何陪伴身旁有憂鬱症的人及自己面臨該種情況時該如何照顧自己
知道如何去陪伴有憂鬱症/憂鬱傾向的人
更全面的了解到常聽到的憂鬱症實際的症狀與感受等等
有更了解憂鬱症
了解到憂鬱症會有的症狀和困惑,以及如何陪伴有憂鬱症的朋友。
評估憂鬱症方式。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不同
學習到很多對憂鬱症的相關知識,也對憂鬱症有不一樣的想法
認識自己有時候不好的情緒,以及如何調適
了解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接觸,打破之前對憂鬱症的思想
對憂鬱症有更多的了解
更了解憂鬱症相關問題與介紹
對憂鬱症有了更多的了解,謝謝講師
憂鬱的陪伴與自我照顧建議
了解很多關於憂鬱症的知識也更清楚知道如何幫助自己以及別人
大致了解在別人陷入憂鬱時要如何去應對
得知更多憂鬱症的症狀及相關內容
更加理解自身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不一定是憂鬱症,也知道之後如何進行自我照顧
更瞭解如何陪伴憂鬱症的朋友們
了解更多有關憂鬱症的相關症狀及陪伴者該怎麼去陪伴這些人
了解可以給憂鬱症患者什麼幫助讓他們可以好起來!
如何照顧身邊有憂鬱情形的人。
對憂鬱症的了解更多 也知道該如何給予他們的陪伴
瞭解憂鬱症,要幫助人
當陪伴者要抽離情緒,不能一起陷進去
了解到有負面情緒的人應該怎麼幫忙
如何陪伴憂鬱症候群的方式。
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是陪伴與傾聽,讓他知道有人一直在身邊陪著他。。
更清楚知道憂鬱症患者身旁的人是多重要的
過去對於憂鬱症抱有錯誤的迷思,今天聽完講座後更加了解憂鬱症是什麼,也知道如何陪伴憂鬱症者。
我覺得講師有很好地幫我區分憂鬱症和憂鬱情緒的差別,進一步把憂鬱症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可以給的協助做釐清
更了解憂鬱症及該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
憂鬱症的判斷可藉由對於喜歡事物提不起勁,也可能衍伸出自殺傾向
瞭解傾聽比回應重要
老師舉了很多憂鬱症的例子、特色等(像是完美主義的人可能會因為未達到自己目標而憂鬱),讓我對憂鬱症更加了解
最剛開始我發言說自己想要藉由聽這次的講座,得到一些自我照顧和改善「自我懷疑、厭惡」的想法,我認為老師播放的影片和故事分享深得我心,雖然我本身縈繞重複的難題沒有完全解決和看開,但是我會藉此機會去對自己的問題「情緒抽離」,讓自己可以好好休息整理沉澱,接著跟我愛的人好好冷靜的談話和陪伴,把時間拉長,相信一定會變好的,自己不是別人口中自己腦袋所散發出的不好,而是值得受到肯定值得被溫暖敬愛的。我也想要讓自己獲得能量,昇華成能夠理解、照顧及陪伴我愛的人他們所面臨的憂鬱情緒。
對於憂鬱症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知道了如何使用憂鬱症量表、對於憂鬱症的迷思、不能對憂鬱症病人說出口的話語。

講師開場介紹
講者與台下互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