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連結|3-5-3_1121004_失智識能領航員Ⅰ-失智衛教宣導帶領

一、緣起

  根據統計,全球每3秒就新增一位失智症患者,並預估以每年1萬人的速度增加。而因超過9成的失智症患者皆由家人照顧,且伴隨著疾病的慢性化,小至患者、家屬,大至社會與國家政策皆深受衝擊。

  目前預估約有85%的失智者居住在社區,但因社區民眾缺乏對失智症的正確認識,導致常發生被不友善的對待;因此,透過認識失智症的成因、症狀、相關資源,再傳遞正確的知識到社區,將有助於建立失智友善的社會環境。

二、目標

  1. 認識與了解失智症的疾病成因、症狀等相關知識。
  2. 學習如何向國小生、一般民眾宣導失智症相關識能。

三、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根據統計,我國已超過30萬人確診失智症,並為此帶來許多家庭、社會的問題。照顧失智症並非僅僅需要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社會的友善態度、關懷、支持照護,都可以大大減輕照顧者壓力,維持家庭的穩定。因此,我國亦訂定2025失智友善台灣777,分別是-失智家庭照顧者有 7 成以上獲得支持和訓練、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有7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全國民眾有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等三大目標。

課程重點如下:

  • 認識失智症症狀

  失智症是因為腦袋生病了,並因部位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或行為;失智症並非一種老化症狀,失智者無法記起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失智症略可分為退化型、血管型、混合型及其他,約50~60% 的患者屬於退化型失智症,包含: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及路易氏體失智症。

  守護失智症可以透過看、問、留、撥四個方式著手,「看」為發現異狀,「問」為關心需求,「留」為留住疑似智者協助聯絡警方或者家屬若留不住則注意穿著和離開方向,「撥」為協助其回家或者連絡警方。

  • 認識失智症預防、預防失智體操

  為預防失智正可以避免三高、避免抽菸、避免憂鬱、避免頭部外傷,透過多動腦、多運動、維持健康體重、多社會互動、採地中海飲食以維護健康。

  • 繪本宣導

  針對不同的年齡群,可以採用不同的宣導方式,在宣導前,可以透過WHO–宣導的對象、WHAT–要傳達的失智症知識、WHERE–宣導的地點、WHY–為什麼需要知道這些失智症的知識、HOW–要如何宣導,等五大方向擬定宣導的方法與策略。

  針對國小低年級生,考量其識字量的狀況,透過導讀繪本故事,讓學生意識失智症會有的症狀,針對高中、大學生,則可以透過桌遊等思考遊戲,並以討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失智症的認識與理解。

  • 演練

  在認識有關大腦部位功能、失智症症狀、誘發因子、我國和全球的統計狀況等等後,每組以一個主題討論宣導的對象、內容與方向,擬定操作方法與傳達方式。

  在執行方案的過程中,需牢記失智症不是一種退化現象,是一種疾病,會導致包含記憶、認知、行為、功能的影響,及早治療有助於延緩退化、找到適合自己從事的事情,並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Image 3
Im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