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精進|1-2-6_1121130醫影系醫學倫理講座系列活動之八:質子與重粒子治療臨床經驗分享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大三同學預先建立醫學倫理概念(臨床經驗分享講座),醫學倫理的課題一直是都是醫學教育中極重要的軸心,醫學倫理的宗旨在於解除醫學科技與人性需求的衝突,所強調的是一種對是非、善惡的探求,其範圍涵蓋醫事人員(醫師、護士、藥師、醫療技術人員等)、學術研究、醫療機構及醫療體系等。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次講座由台大癌醫中心醫學物理師 林昌勳博士主講其個人多年的臨床治療技術執行經驗,尤其針對目前台灣臨床醫療界最重大的發展-重粒子及質子治療進行深入淺出地說明,讓大三同學了解目前相關治療的發展現況及瓶頸,未來將如何努力克服,以及其涵蓋衍生的多項倫理道德疑慮該如何避免及面對,這對同學的觀念建立極為重要。

Image 21
林昌勳博士說明臨床治療技巧與儀器技術
Image 22
莊濬超主任頒發感謝狀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參加人數 45 人,參與滿意度 90 %

Image 20

四、具體檢討與建議

和光子治療不同,質子治療具有「布拉格峰」之物理特性。當質子進入身體後,就如同深水炸彈,當射束進入到體內一定深度時才會將能量一次釋放,而在腫瘤後方的正常組織便不會有額外的放射暴露,進而減少放射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當副作用減少,最直接的便是病人生活品質的提升。質子治療是相當富潛力的放射治療選項,但如何選擇正確的病人並設計最適當的治療計畫來治療,便考驗著醫師、物理師、放射師們的學識與經驗。這對本系學生來說是未來很重要的一個就業方向,同時也有不少相關的議題會產生重大挑戰,讓學生能多增加各種關於臨床研究的觀念及法律知識,對學生未來的生涯發展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