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創新精進|1-5-3_1121107_「嘴饞、吃不停?因為餓的不只你的胃!」從心理角度談過度飲食與肥胖議題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一、為落實導師輔導學生及提升學生輔導相關人員專業知能之工作,藉由辦理導師輔導知能研習暨相關輔導經驗傳承交流活動,以強化專業輔導效能,透過體驗教育中更了解當學生需要協助時的專業實務處理程序,提升讓學生願接受專業協助之意願,促進學生生涯發展及身心健康,提升師生和諧關係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本次課程講師以口述講座、分組討論等體驗式活動,引導與會人員深入對主題的概念,重點在於,藉由心理學的視角以提升教師對於健康飲食、體態觀念和飲食原則的基本認識,課程內容分為下列三大主軸:
(一)認識飲食、體態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飲食、體態與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缺乏對身心整合觀念的足夠理解,很容易出現身體意向或飲食障礙的問題。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體態問題會影響心理健康,例如:身材過重可能引起身體自我評價低下,影響自尊心;飲食不當則可能引發消化不良、情緒波動等問題,影響情緒穩定性。
(二)介紹飲食行為所能滿足的生心理需求
飲食行為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例如,吃甜食可以緩解壓力和焦慮,喝咖啡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警覺性;而健康飲食則能保護身體健康,並且有益於心理健康。 要注意飲食習慣是否健康,平衡攝取不同種類的食物,並適量增加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以滿足身體和心理上的需求。
(三)健康飲食原則可以如何改善身心健康
健康飲食原則是保持健康體重和身心健康的基礎,如:多食用蔬果、全穀雜糧和豆類等高營養食物,適量攝取蛋白質和脂肪,減少糖、鹽、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量,適量喝水等。 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可以減少身體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有助於身心健康,增強自信和正向情緒。 透過簡單、具體又有效的飲食原則,讓學員能夠嘗試落實在生活中執行,並藉由足夠長的時間練習,將能有效提升身心健康的整合程度。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一)量化指標:
參加人數65人,滿意度100%。
(二)質化指標:
1.收獲很多,學習如有健康進食,保持健康生理和心理。
2.可以清楚該怎麼去調整自身的心態及日常生活才能擁有自己喜歡的外表,我覺得最記憶深刻的是「不要找不會復胖的方法,而是能養成好的習慣」。
3.互動的演講方式很喜歡,內容收穫滿滿,講師及工作人員辛苦了!!希望能辦理紓解壓力或是放鬆有關的課題,還能繼續開放給職員參加
4.老師很有魅力講話風趣內容豐富。收穫滿滿。
5.身心健康中心每次辦的活動都吸引人,謝謝。
四、參加具體檢討與建議:    
本次課程大多參與的老師都提出正向質性回饋,並期待以後能夠再次辦理類似主題課程。

112.11.07 1

講師自我介紹及課程講解

112.11.07 2

本校學務長徐慶琳(右)致贈感謝狀給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