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重點及目的:
增進長者坐姿、行走與重心轉移的平衡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金錢計算能力、排序能力、思考能力
-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 齊心協力:
- 運用理解指令、排序等認知技巧結合身體移動來訓練老年人的邏輯和平衡能力。
(2) 跳跳Tempo:
- 利用對於事物的理解判斷是非對錯來進行輕微的邏輯思考推理,也挑戰到長者的注意力及記憶力,並且結合身體重心移動的過程訓練長者的平衡能力。
(3) 佐賀阿嬤的超級行李箱:
- 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結合簡單的平衡運動,讓長者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也能訓練到認知跟平衡。
-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 量化指標:參加人數同學 8 人,長者 23 人,完成活動數: 4
學生滿意度 | 非常滿 意 | 滿意 | 普通 | 不滿意 | 非常不滿意 |
一、您對本課程主題安排之滿意程度 | 37.5 % | 75 % | 0 % | 0% | 0% |
二、您對課程內容的滿意程度 | 37.5 % | 75 % | 0 % | 0% | 0% |
三、講師的專業知識程度 | 37.5 % | 75 % | 0 % | 0% | 0% |
四、講師的授課技巧與表達能力 | 37.5 % | 75 % | 0 % | 0% | 0% |
- 質化指標:
(1) 長者部分:
- 長者踴躍參與活動,不但主動出列且沒有輪到的長者也會在底下幫忙解題。
(2)學生心得:
- 這是第一次在社區帶領長者活動,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應變能力也要非常好;除了活動本身設計需要符合長者的需求、難易度要注意之外,同時要根據長者的表現去調整與長者的互動。這次體驗到了許多在社區可能會遇到的實際狀況,並從老師身上學習到了不同技巧,是在實習前很好的經驗!
- 之前高中時也曾至社區據點帶過活動,但不一樣的是這次是以職能治療學系學生的身份去據點,活動的目的不再只是娛樂他們,而是要讓活動變得的更加有意義。因為有主題限制,因此在活動設計過程也遇到許多瓶頸,為了讓活動進行更加順利並在符合主題的條件下仍有一定的豐富度,也與同學討論並更改內容數次,只為了能帶給長者有趣且難忘的早晨活動時間。過程中難免有些挫折,但也因為這此的寶貴經驗,讓我們有機會獲取老師在社區帶領活動的建議!
- 在來社區之前,並沒有想到過程會那麼混亂,我們雖然都有上過長者的相關理論跟知識,但與真實的情況卻存在想像差異,讓原先的節奏跟想法都被打亂,讓我明白需要依靠經驗跟專業知識,才能在狀況百出的社區裡臨危不亂。這次的實戰經驗也讓我更清楚的知道如何與長者溝通,以及在與長者對話的過程中明白他們的甘苦談,同時也感謝雅凌老師安排這次機會,讓在社區有豐富經驗的秀之老師親自帶著我們實作想法,並給予我們許多寶貴的建議。
- 去年暑假去社區見習只有參與活動或在旁邊觀察,這是第一次實際帶領長者,一開始還不敢主動去跟長輩們聊天,謝謝雅凌老師提醒我,讓我強迫自己去跟長者們說話,雖然我的台語也不太好,溝通上有點障礙,但那些阿嬤都很熱情的回覆我, 讓鼓起勇氣主動跟他們聊天的我有了信心,後來沒事的時候我都會隨機蹲在一個阿嬤旁邊跟她聊天,謝謝那些溫暖的阿嬤,也謝謝雅凌老師跟秀之老師給我們一個這麼難得的機會與長者們接觸。
- 透過這次實際到社區裡帶長者做活動,發現到了很多自己需要再增進的能力,例如:活動的安排、語言能力等,但活動過程中還是很開心,看到長者們很積極的參與在活動中,在活動最後也得到了許多長者及老師們的鼓勵,覺得很開心,這也是很特別的一次經驗!
- 這是我們在學期間第一次對同學以外的人進行帶領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真的是非常的緊張及擔心,會擔心是否設計的活動太過挑戰阿公阿嬤還是其實這個程度根本對阿公阿嬤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完全沒有訓練到,活動的過程中真的是跟我們在演練時完全不一樣,你完全不知道現場會臨時發生什麼事,因此現場的反應能力真的要很厲害,不過當天活動的阿公阿嬤都好可愛,很認真的參與活動,第一次的活動遇到這群阿公阿嬤真的是很幸運。
- 帶活動之前,完全不知道長者的程度會有這麼的落差,功能不好的長者真的很需要有人幫忙,功能好的長者甚至還可以幫其他人。所有活動的調整與分級變的相當重要,但整個活動的氣氛才是長者會不會想參與的關鍵,唯有自己先投入在裡面,才可以吸引他人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