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社會責任|2-1-2_1120509_視覺記憶融合心肺運動

  • 活動重點及目的:
  • 訓練長者視覺記憶能力的同時,結合身體活動以增進長輩行走平衡能力、上下肢肌力、心肺耐力。
  •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1. 太極暖身操: 在正式活動前,先介紹今天的活動內容以及活動目的,並先帶領長者進行與太極招式結合的暖身操,以確保長者在正式活動前能夠先拉開筋骨。長者以「坐姿」完成暖身操動作,每套招式皆結合手與腳的動作,共七套動作。長者做完暖身操後,皆有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有逐漸熱起來、有達到暖身的目的。
  2. 早市採買衝衝衝: 為兩隊同時進行的翻牌活動。Leader講解完規則會先複習剛剛在暖身操中的三套指定動作。每隊各有一人站在起點處抽取一張圖卡,長者必須記憶自己所抽到的圖卡,同時根據Leader的指令做出所指定的動作,邊做動作邊前進。到達終點後,在地上的圖卡巧拼中指認剛剛所抽到的圖卡,並拿起來與起點處的Co-leader對答案,確認答案正確後再重複指定動作回到起點處。當天的長者人數無法平均分配,造成因人數不同而完成速度不同,但長者表示活動內容難易度適中且有運動到的感覺。
  3. 大家來煮菜: 先以投影片方式呈現各個食材所對應的數字並請長者記憶,之後介紹所呈現的食材能夠組合成什麼料理。活動期間,長者會隨著音樂傳遞兩根接力棒,當音樂停止時傳遞到接力棒的兩位長輩需起身敲打放置於場地中央的食材所對應之數字(蛋=1、蔥=2、豆腐=3、洋蔥=4。蔥蛋=1+2、洋蔥炒蛋=1+4、蔥燒豆腐=2+3)。活動當天,長者的位子呈現ㄇ字型而不是圓圈,因此最後一位長者或是Co-leader需要一直協助傳遞接力棒;長者對於「將數字與食材連結」較為困難,需要直接告訴長者「數字順序」來協助記憶(如:不是記「蔥蛋=蛋1+蔥2」,而是直接記「蔥蛋=1+2」)。
  4. 今天我想這樣穿: 活動一開始先帶領每位長者熟悉各服飾所對應的動作(如:上衣 → 手放肩膀,往前轉一圈)。活動期間,兩隊各派一位長者到台前,台上投影片會撥放需要長者記憶的指定「有顏色之服飾」,長者在無答案狀況下跟著音樂做出指定「服飾」所對應的動作,音樂結束後,長者須從Co-leader手中的顏色圖卡中選出正確的「顏色」+「服飾」。在台下的長者在椅子上也一起做出指定服飾所對應的動作,並協助同組組員答題。活動期間,有些長者可能因為還沒輪到自己上台,而較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台上的活動,隨著Leader的提醒「要跟著台上的人一起做」,台下的長者的注意力因此變得較為集中。
  5. 回顧與回饋:回顧當天活動的內容以及活動的目的,並詢問大家參加活動過後的感想與建議。宣導大家將簡單的徒手心肺運動融入一天的日常生活活動中,獲得健康、高品質日常生活。

  • 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 量化指標:參加人數同學  8  人,長者  19  人,活動完成數:  4 
  學生滿意度  非常滿意滿意普通不滿意非常不滿意
一、您對本課程主題安排之滿意程度50 %25 %25 %0%0%
二、您對課程內容的滿意程度50 %37.5 %12.5 %0%0%
三、講師的專業知識程度62.5 %37.5 %0 %0%0%
四、講師的授課技巧與表達能力50 %50 %0 %0%0%
  • 質化指標:

(1) 長者部分:

  • 長者的配合度很高現場氣氛愉快,所有人都能完成活動,參與活動時回饋遊戲很好玩。

(2) 學生心得:

  • 帶領社區據點活動是很珍貴的一次經驗,此次機會讓我們清楚知道未來在帶領多人的長輩團體時,要注意到許多細節,比如長輩是否接收到指令、整體環境及動線的佈置等。由於事先不知道長輩們各自的狀況,也不清楚實際的環境,因此帶活動臨場應變的能力也是這次切身體會到的重點。
  • 長輩們的配合度很高,讓我們受寵若驚,再加上有雅凌老師及秀之老師幫忙帶動活動氣氛,以及有設置背景音樂,幸好整體活動沒有冷場、還算順利。不過也有很多細節可以在下次帶活動作為借鏡、加以改進:注意到每個長輩的能力,給予因人而異的提示是很需要學習並累積經驗的一點;和長輩們打好關係,進而增加他們參與活動的動機亦是。很感激能有這次在社區據點帶長輩團體活動的機會,讓我們在對社區職能治療有更近一步了解的同時,也增進帶活動的實務技巧及經驗。
  • 社區活動雖貫穿了職治系的課程,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親自進去帶長者們,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很順利的將活動企劃內容設計的一次到位。在訓練心肺能力的同時,又要結合視覺記憶,不僅考驗著我們對於這些專有名詞的定義,更是要求大家將抽象的內容化為具體的活動。在工作坊那天,老師們就有指出我們的活動其實並未符合「視覺記憶」的元素,反倒像是在考長者的常識。在經過幾番討論後,才成功地將這兩個元素做結合。而在活動開始前,原先很擔心長者們會覺得遊戲很無聊、不想參與,抑或是都不說話讓場面有點乾。沒想到當天大家動機都很高,幾個功能好的甚至會和leader們有所互動,活動當下也會不吝嗇地稱讚我們說遊戲很好玩,讓我們獲得了寶貴且感動的成就感。
  • 在「用台語帶活動」這個事實面前,設計活動所遇到的困難瞬間都不再是困難了。即便把每個字的發音都背起來,在他人耳裡聽起來仍是很破的台語。還好當時長者們皆能聽懂我說的話,即便聽起來很好笑仍很捧場,也順利的完成自己負責的部分,雖然過程又驚又喜,但這次實是讓我獲得了「初次嘗試」、「努力準備」、「實際運用」的經驗。
  • 在帶「大家來煮菜」到這個活動中,很明顯地發現原先的想法並不能套用在活動中(既複雜又難),有些長者們會因為害怕自己答不出來,導致在傳棒子時,會很快的傳過去,試圖讓自己不用上台答題。因此在活動的當下,秀之老師引導leader稍微改變了活動的做法,在答題前先帶大家複習一次,越玩到後面也能發現長者們越來越熟練,後來也得到了一些好的回饋(例如:因為活動本身有一定難度,所以玩到後面只要上台的長者有答對,底下都會給予熱烈鼓掌),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部分。很感謝這次的機會讓我們體會到此次既特別又難得的經驗,期望未來能夠記住這次的經歷以實踐地更好。
  • 感謝老師們為我們尋找進入社區的機會,並撥出一個假日來看我們的活動並給予應建議,甚至在活動當下cover我們的不足,才能夠順利並安穩的結束。不僅給予了我們學習的經驗,更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
  • 一開始聽到可以去社區帶活動的時候我覺得很開心,因為之前團動因為疫情所以都沒有出去帶活動,只有去年暑假去社區見習有機會可以帶活動而已,所以決定這次的機會很難得,想要好好做。設計活動的時候我其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覺得要有文獻參考所以想說太極是有文獻參考而且我有學過一陣子太極,所以才提議要不要用太極為主來設計活動,沒想到排練的時候大家好像都覺得很難,在工作坊的那天老師和同學都覺得很困難、無法跟上,所以蠻沮喪的,但是我覺得老師的建議很實際,而且看了其他組的活動,覺得可以加上早操的元素,還有因為下一個活動是煮菜,感覺加上買菜的元素比較搭得起來,所以我們就討論加上早操和把主題改成早市買菜是否可行和具體如何計畫。確定完後我們就練習自己的部分,我負責早市活動的部分,修改活動前我就覺得練台語的部分最難,尤其是要用台語去解釋規則,因為我平常都沒有在講台語,去年暑假去社區見習帶活動的時候也是練了很久,但是阿公阿嬤還是沒有聽得很懂,所以覺得這次應該也可能會有這樣的情形,幸好當天帶活動的時候有秀之老師的幫忙,大家才能比較能了解活動怎麼玩。當天帶活動的時候我覺得只有一點點緊張,沒想到大家都很熱情,也很願意參與活動。在活動休息的時候,我有去和阿公阿嬤聊天,發現其實語言不通也沒關係,可以大概猜看看,然後再確認一次是否正確,當然主要還是感謝阿公阿嬤都很有耐心,願意聽我講破破的台語。活動結束檢討的時候,我發現的問題是路線規劃會讓前面的長輩跑到最後面再開始,經過秀之老師的提醒,才發現比較重要的問題是要讓所有的長輩都可以一起參與,不會等待時間太長,我也發現我對環境的察覺還不夠敏銳,需要再多時刻提醒自己注意環境的重要性,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最後,謝謝兩位老師願意讓我們有帶活動的機會,還特別用週六工作坊來看我們的活動,我覺得經過這次的活動,學到了很多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也將過去所學嘗試應用到實際活動中,非常充實!
  • 整個活動從無到有,經歷了數次的更改。每次的修正後,都使我更加了解治療性活動設計的原則,也讓我們不斷的有更多元與創意的想法。帶領活動時,我要學習更能注意到環境與成員的問題,並即時做調整。例如:在活動二,聽音樂傳紙棒時,沒注意到坐在ㄇ字型尾端的長輩需一直起身將紙棒傳給到對面(雖然後來有到前面幫忙傳遞紙棒),應圍成圓圈進行。希望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自己能靈機應變,解決問題。此外,在帶活動時要放開一點,才能帶動現場氣氛,並讓活動趣味性更加分。在實際到正和書院帶活動前,大家都很緊張,擔心我們設計的活動是否能引起長輩們的興趣、活動中是否能活躍氣氛、我們講的台語長輩聽不聽得懂等。但其實長輩們都很好,很樂意配合我們設計的活動,還會教我們台語發音。最後,感謝秀之老師、雅凌老師和組員間的幫忙,讓本次的社區樂齡團體活動順利完成,讓我學習到寶貴的經驗。
4 1
4 2
4 3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