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一) 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品質提升改善活動之標竿。
(二) 加強提升醫療衛生機構品質改善工具之運用技巧。
(三) 促進醫療衛生機構重視系統性提升品質。
(四) 鼓勵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實證及擬真教學之跨團隊品質改善精神。
(五) 激勵醫療機構及產業導入智慧化資訊科技服務創意。
(六) 營造醫療衛生機構品質改善活動互相觀摩良性競爭之風氣。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一)競賽方式:以每2~3位組成為一個團隊報名參加,每團隊至少須包含2位不同專業領域的成員,本校以醫學系學生搭配臨床醫事單位同仁組團方式參加; 參賽團隊自行準備競賽場地(中山醫競賽場地位於附醫行政大樓9樓)、相關設備及醫學資料庫。醫策會於競賽當日公布臨床案例情境(各組案例情境將有所不同),參賽團隊以「線上文獻搜尋及製作發表簡報」方式進行競賽。
(二)評審及得獎公告:參賽團隊需錄製10分鐘的發表影片,並於競賽當日規定時段將錄製之發表影片及報告簡報檔等相關文件上傳至指定位置,於7月16日、29日、30日線上辦理「2023年國家醫療品質獎實證醫學類文獻查證新人及臨床組影片發表與評審活動」,每一組皆由5位評審委員觀看影片後進行評審,並於當日公佈得獎名單。
今年由醫學系張慧瑾老師帶領六組參賽團隊報名參加,每組團隊成員包含112年3月18日參加校院內實證醫學競賽中表現優異之醫學生。在競賽訓練和指導過程中,提供參賽團隊重點注意事項,並就各組參賽簡報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個別提點及指導,有鑑於醫學生在不同醫院實習,培訓過程中即利用線上平台進行練習以培養團隊默契,賽前大家更利用夜間或周末共同有空的時間製比賽會場進行實際演練,確保在有限的時間裡發揮最佳的效率。
學生參與實證醫學文獻查證競賽可以訓練多方面的技能與知識,如統計學上常用的工具與圖表、成本效益評估、文獻的評讀及臨床思考等,並透過與臨床醫事人員跨領域合作過程學習從社會、醫院、家屬、照護者等不同角度觀點考量應用於病人身上的利益得失,做出利大於弊的臨床醫療決策。
三、活動之成果表現:
參賽人數 19 人(包含指導老師),其中有9位實習醫學生及臨床醫療人員組成跨領域團隊;本屆有六組團隊報名參賽,四組參賽團隊榮獲銅獎之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