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一:落實教學創新|營養食安教育『吃全榖、尚健康』飲食衛教及闖關遊戲

活動重點及目的:

本系師生擬提供學童營養與食安教育課程及示範操作,以加強學童營養與食安概念。

臺中市萬豐國民小學位居霧峰區,在日據時代首先由地方先賢劉文瑞中醫師,於其自宅開設私塾教授古文。民國四年四月一日創校,校名為霧峰公學校萬斗六分離教室。民國四年四月成立霧峰萬斗六教室。民國二十二年四月萬斗六分教場獨立,改稱「萬斗六公學校」。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光復後改稱萬豐國民學校。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改萬豐國民小學。目前設普通班13班。為發展國球運動,讓小朋友體會棒球的魔力,鍛練其體魄,因霧峰鄉棒壘球委員會在1994年時,積極遊說學校籌組少棒隊,並送了一整套球具,於是萬豐國小棒球隊在1994年正式成立,目前棒球隊學生總數為29人,自成軍以來,對外比賽成績優異。

在成長的過程,為追求食物精緻好吃好咀嚼,連帶地會降低膳食纖維攝取量,長期下來可能引起便秘問題。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實際膳食纖維攝取量平均值都低於建議攝取量。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穀雜糧類食物不僅可改善便秘也能幫助腸道好菌生長;此外膳食纖維有助維持穩定的血糖及降低膽固醇。因此,推廣全穀物對健康益處是當務之急。

本次活動為配合國健署推動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營養教育,讓學童了解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的重要性及營養,提升孩童對於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知能,進而提升攝取,並以全榖食品推廣做為主要議題,讓學童瞭解未精製榖類食品對於健康維持的重要性。本活動帶領萬豐國小棒球隊進行有趣的闖關活動,透過視覺、嗅覺和觸-壓覺等感官的感知,在接觸過程中傳達全榖物的真善美。

此活動不僅讓營養系學生能運用課堂所學專業,參與社區服務增加實務經驗,以培育未來校園(社區)營養師,此外學生也能藉此活動的演練增進營養師專業技能。

隨堂有獎徵答
邀請每位小朋友上前認識(精緻/未精緻)全榖雜糧類

活動特色

1、營養講座內容涵蓋:食物六大類分類、全榖雜糧類種類介紹、全榖雜糧類的健康益處。

2、本次教學活動特色:第一特色介紹食物六大類,如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針對容易混淆的全榖雜糧類解釋分類,例如栗子、南瓜、芋頭、綠豆因富含澱粉質,歸類在全榖雜糧類;教導如何分辨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及其富含膳食纖維的功用,加強學童多吃未精緻全榖雜糧類與蔬果對健康的好處。第二特色本次活動採買17種豆類及穀物(黑豆、黃豆、黑米、胚芽米、白薏仁、糙薏仁、小薏仁、蕎麥、燕麥、小米、花豆、高粱、紅扁豆及十穀米),讓學童認識各種穀物並介紹這些食材的營養價值。

邀請每位小朋友上前認識 (精緻/未精緻)全榖雜糧類
邀請每位小朋友上前認識 (精緻/未精緻)全榖雜糧類

執行情形

介紹全榖雜糧類

介紹全榖雜糧類家族,透過解釋未精緻/精緻全榖雜糧類之差異性,提升學童們對「未精緻全榖雜糧類」的理解,並配合實體觀察全榖雜糧類,加強學生對未精緻全榖雜糧類的認知。例如

(1) 白米與糙米:詢問學童白米與糙米在外觀、口感及營養有何差別?

a. 白米與糙米的加工程度:糙米僅去掉麩皮但保留完整胚芽與胚乳,提供維生素與膳食纖維,幫助腸道健康!

b. 白米:去掉麩皮與胚芽僅保留胚乳,提供澱粉。

    (2) 白麵粉與全麥麵粉菜的加工程度如同白米與糙米

         a.詢問小朋友白饅頭與全麥饅頭,何者原料為未精緻全榖雜糧類

         b.爆米花屬於未精緻或精緻全榖雜糧類?

    二、未精緻全榖雜糧類健康的好處

        膳食纖維在腸道的功能

遊戲競賽法:

  • 將全榖雜糧類陳列在桌上,請每位小朋友上前透過視覺、嗅覺和觸- 壓覺等感官的感知,在接觸過程中辨識全榖物。
  • 初階榖粒榖粒接力比賽-將小朋友分成4組,小朋友自行挑選要將那一種榖物接力傳送到對面桌上的杯子中,在限時3分鐘內,看那一隊傳送的榖物量最多。

進階榖粒榖粒接力比賽-4隊同時在2分鐘內,比賽看那一隊傳送的榖物量最多。

事前準備:購買17榖物、盤子、湯匙

具體檢討與建議:

     本活動非常圓滿成功,感謝萬豐國小棒球隊教練、食物銀行立偉主任及社工協助整個活動的進行,每位小朋友非常認真投入每一個活動,也踴躍舉手回答問題。本活動不僅落實教育部推動的『高教深耕計畫』擴展本系與社福團體合作。感謝營養系5位同學主動熱情參與,透過活動學生可以將課堂所學之理論與實務做結合,傳達正確營養相關觀念給學童,讓學童從中也能學習未精緻與精緻全榖雜糧類的差異,希望有機會再與偏鄉小學合作,一起努力為學童提供更多學習動機、強化營養相關概念,養成好的飲食習慣。

建議:由於時間緊湊,未來可規劃教導學童如何煮好香噴噴又軟Q的全榖飯及品嘗手作營養高纖的小丸子

四組榖粒榖粒接力比賽
四組榖粒榖粒接力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