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盡社會責任|2-1-3_1130410-1130411_食農教育:都達國民小學(SDG3)

一、活動重點及目的:
  1. 系師生擬提供學童營養與食安教育課程及示範操作,以加強學童營養與食安概念。
  2. 南投縣仁愛鄉都達國民小學坐落於台灣第一高峰玉山山腳下,為原住民學校,學生人數國小部40人幼兒園28人,是國內第一所賽德克民族教育實驗學校,很有部落特色的小學。以賽德克族傳統織布中最為複雜的圖示-「菱形圖騰」作為建構學校教育理念圖像。
  3. 食物六大類分類-食物分為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本次活動特別針對易混淆或最常被當作蔬菜的玉米、蓮藕、山藥、地瓜、南瓜、馬鈴薯的全榖雜糧類;全榖雜糧類的碗豆仁、蠶豆、皇帝豆、紅豆、綠豆易被誤認為含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另為黃豆和綠豆發芽後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則為纖維含量高的蔬菜類等詳加解釋說明。
  4. 推廣「我的餐盤」飲食概念,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以我國「每日飲食指南」為藍圖,在2018 年設計了臺灣版「我的餐盤」,將食物6大類之飲食建議份數以餐盤圖像呈現,教導小朋友依比例攝取,了解食物與其富含的營養素與各種食物的比例,以滿足營養的需求,易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六口訣依序為: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5. 本活動加強「我的餐盤」概念並配合口訣,讓學童更容易理解熟記以達到攝取充足又均衡營養的健康飲食,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同時教導高纖的健康飲食觀念。
二、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活動特色

感謝都達國小老師、食物銀行督導與專員,及營四家美與營二仲軒的參與。活動與台灣食物銀行協會合作,讓營養系學生實踐營養教育。內容包括食物六大類分類和「我的餐盤」六口訣。講座針對易混淆食物分類,強調多吃蔬果的健康好處,並使用實體蔬菜和量具讓學童理解食物份量。

執行情形

活動包括食物六大類分類和「我的餐盤」六口訣。六大類分類透過遊戲競賽進行,讓學童將食物圖片放入正確分類區塊,並解釋易混淆的食物。講解「我的餐盤」口訣,強調每天早晚一杯奶、菜比水果多一點、豆魚蛋肉一掌心,並用實體蔬果加深學童對食物份量的概念。通过问答互动和奖励机制,提升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三、活動之質量化指標:

參與滿意度100 %。

四、具體檢討與建議:

增加遊戲內容和關卡: 增加新的遊戲模式、關卡或挑戰,讓小朋友以分組方式增加互動和競爭,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以提供更多元化的遊戲體驗。

增加社交互動功能: 例如將『我的餐盤』口訣融入歌曲中,以帶動唱的方式增加社交互動功能。

聆聽小朋友反饋: 收集小朋友、食物銀行專員及師長們的意見和反饋,並根據各方的需求和建議進行改進和優化,以提升營養講座及遊戲的品質和滿意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