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連結|3-5-5_1120331德曼莎世界讀書館-第一場

活動重點及目的:

活動緣起:

這是一個為失智症臨床工作者平常遇到的挑戰所舉辦的前瞻研討。發表者以簡潔的方式帶領認識新興議題以及問題解決的方向。議題沒有設限,只有無限的熱情,期待邀約有心人一起來建構一個德曼莎的友善社會環境。

目的:

透過失智共照中心個管師分享失智者與其家庭的案例故事,初探失智症議題。

透過回應人了解相關的法律權益及注意事項。

失智者與成人監護
失智者與成人監護

活動特色及執行情形:

(一)年輕失智者就業挑戰(臺中市失智共照中心-中山附醫 黃怡嘉個管師)

1.年輕型失智者與老年型失智者的角色、所遇的挑戰不同

2.就業行為賦予年輕型失智者的意義,以及生活壓力的減輕

3.就業困境:

(1)擔憂接露罹患失智症後會失去工作、職場環境的不友善

(2)若因罹患失智症不得不換工作時,不易媒合適合的工作、職業再設計和中高齡就業的困難

(3)家庭支持角色的轉換、經濟、照顧人力的配置

(二)失智者「性」議題(臺中市失智共照中心-中山附醫 呂聿嵐個管師)

1.失智長者也有親密需求,找錯對象表錯情就令人困擾,其常見的不當行為有性意涵的言語、在公共場合自慰或愛撫乳房、脫衣裸露、不當碰觸或性騷擾他人、性暗示的行為等。

2.對於中重度失智者之因應方式:不要過度反應、嘗試轉移他的注意力或是讓他從事其他的活動、避免生氣或是爭吵、勿嘲笑或是羞辱、發生於公共區域,
需協助引導到隱密處、保持敏感度。

年輕失智者就業挑戰
年輕失智者就業挑戰

(三)失智者與成人監護(臺中市失智共照中心-中山附醫 陳俞均個管師)

1.失智者因疾病因素導致認知功能衰退影響而出現偷竊、被詐騙、騷擾他人等行為,進而引起許多法律糾紛

2.法定監護的類型,包含監護宣告、輔具宣告;以及聲請成年監護的流程。

3.意定監護及其聲請的流程。

(四)失智者是否應有病識感?(臺中市失智共照中心-中山附醫 郭慈安副教授)

1.病識感有三個層面Anthony S. David (1990):覺察、歸因、行動

2.病識感的光譜 (Jaspers, 1964):完全否認、知道但大部分否認、了解有病但是他人造成、理智病識感、情緒病識感

3.提升病識感的處方簽:生活活動、認知活動、運動、營養、舒壓、情感交流